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決定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更好保障老有所醫老有所養;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此外,市場回暖兩融持續回升,市場的慢牛氛圍逐漸又回來了。
創新消費品等相關產業和服務業供給 釋放內需潛力
會議認為,圍繞消費新需求,創新消費品等相關產業和服務業供給,能夠豐富群眾生活、釋放內需潛力、彌補民生短板、推動工業升級和產品質量提升。會議確定,一是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該轉企的盡快轉企,全面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分領域逐步減少、放寬、放開對外資的限制,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
二是優化消費環境。全面提高標準化水平,以更嚴的標準和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促進消費品質量的提升,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嚴懲假冒偽劣、價質不符等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使消費者放心消費,從而更好拉動內需。
三是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發展消費信貸,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推廣至全國。
四是暢通商品進口渠道,擴大群眾歡迎的日用消費品等進口,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落實和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的宏觀經濟政策,明顯開始向供給端發力,而非以往主要著眼于需求端。這是一個重大轉變,新的消費熱點也正在醞釀形成。
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 加快戶籍改革帶動住房、家電消費
會議指出,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深化醫改、應對老齡化、增進億萬家庭福祉的惠民舉措,也能帶動大量就業。會議確定,一是促進醫養融合對接。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可作為醫院康復護理場所。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老年病、康復、中醫醫院和臨終關懷機構等。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
二是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將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
三是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創新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會議決定,在全國每個省份至少選擇一個地區開展醫養結合試點示范。
此外,周三的國務院會議還指出,要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
分析人士認為,養老產業是未來空間極為廣闊的市場,醞釀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加速推進戶籍改革,有利于房地產可持續發展,對穩增長有重要意義。
融資余額持續回升 “牛”的味道又回來了
隨著市場反彈持續,融資余額也不斷回升。數據顯示,連來兩融市場呈現了四點特別重要變化:一是兩融規模連續7日實現正增長,從1.03萬億增至1.14萬億;二是11月9日當天融資凈流入額創年內新高,達到312.23億;三是無論兩融規模,還是融資凈買入額的增速,都已經恢復到3、4月份牛市水平;四是已有連續5個交易日融資買入額都是在千億規模之上,重回3、4月份指數加速上漲時的水平。
分析人士認為,A股動蕩已經成為過去,未來市場進入常態化運行,雖然持續單邊上揚的行情很難再現,但“牛”的味道確實又慢慢回來了。
【最高層談股市】
三大證券報解讀習近平講話:為股市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上證報:習近平為股票市場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在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股票市場建設專門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習近平的此番講話迅速在資本市場引起巨大反響。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習近平對于股票市場建設的新要求直擊要害、切中時弊,厘清了未來股票市場建設的方向性問題。
習近平講話中將“融資功能完備”放在對股票市場要求的首要位置,引起了資本市場人士廣泛共鳴。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融資功能完備是股票市場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離不開發達的權益市場。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債務余額上升較快,跟股票市場融資功能尚不健全不無關系。對此,李迅雷指出,大力發展權益市場,完善A股的融資功能,讓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取更多渠道的資金,充實凈資產,可有效降低杠桿率,防范經濟風險。
中證報:習近平四項要求引領資本市場三大轉變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融資功能完備”直接指向股票市場本源——為實體經濟服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則要在實現股市融資功能的基礎上,規范市場參與各方的行為,注重效率與規范發展并重;“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是中國股市制度建設的落腳點和要實現的最終效果。四項要求都要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前提和基礎。整體來看,中國資本市場有望實現從注重投資向投融資并重轉變、由注重效率向效率與規范發展并重轉變、由強調創新向創新與誠信并重轉變。
證券時報:穩扎穩打切實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
過去的20余年間,資本市場根植于實體經濟的沃土,為國有企業、國有銀行解困融資,為科技創新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其早已成為集融資籌資、投資交易和財富管理等多種功能的重要平臺。未來還需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推出戰略新興產業板,推進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在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上做好文章,讓資本市場成為各行各業在“十三五”轉型升級的主要載體。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仍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尤其是前一階段的股市異常波動,暴露出我國股票市場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監管不適應,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短期投機炒作過多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要靠深化改革,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根據市場發展實際,健全“扎實的基礎制度”,實行“有效的市場監管”。
——摘自《投資快報》